體檢查出磨玻璃結節就是癌?!到底要緊嗎?

體檢查出磨玻璃結節很可能是肺癌???!張女士患上磨玻璃結節后,跑了好幾家醫院,做了好幾次胸部CT檢查,醫生給出的方案都是隨訪。然而,她卻不能安心,唯恐這個結節是不好的東西,治療晚了會發生轉移,威脅生命。
查出“磨玻璃結節”到底要緊嗎?
談“磨”不必色變,但要重視!
磨玻璃結節并非都是惡性的
肺磨玻璃結節是一種影像學的客觀表述,因其在胸部CT上表現為云霧狀的圓形或不規則病灶,類似半透明玻璃而得名。其實質是肺泡腔充氣程度改變,導致局灶性的密度增高,而病變密度還不足以掩蓋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氣管紋理。
隨著健康體檢中胸部CT檢查的普及,被查出肺結節的患者越來越多。而磨玻璃結節因惡變率相對較高,而令眾多患者談“磨”色變,引發過度焦慮與恐慌,進而導致過度治療。實際上,網傳磨玻璃結節可能是肺癌的說法不準確,談“磨”色變也是不可取的。
肺部磨玻璃結節存在良、惡性之分,其病理基礎是肺泡隔增厚,或部分肺泡腔充滿液體、細胞、組織碎片。除早期肺癌外,肺部炎癥、局灶性間質纖維化、出血或炭末沉積等良性病變亦可表現為磨玻璃結節。
“變壞”的磨玻璃結節,根據其病理和漸進性生長過程,可以分為浸潤前階段(包括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和原位癌)和浸潤階段(微浸潤腺癌和浸潤性腺癌)。

磨玻璃結節就算是癌,也是一種“懶癌”
磨玻璃結節在20世紀90年代起被發現是肺腺癌的早期表現之一。不過,已有多項研究證實,具有磨玻璃表現的肺癌患者預后較好。在201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年會上報道的日本JC0G0804研究結果顯示, 在磨玻璃比例超過75%的直徑2厘米以下肺癌中,亞肺葉切除后的5 年無復發,生存率高達99.7%。
同時,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實,磨玻璃結節發展緩慢,絕大部分純磨玻璃結節在長達數年的觀察期內能保持穩定。在一項包含439個直徑≤5毫米的純磨玻璃結節的研究中,經過5年以上的隨訪,只有45個(10.3%)結節増大,且只有4個(0.9%)發展成腺癌(2個微浸潤腺癌,2個浸潤性腺癌),而這4例腺癌病例岀現實性成分的平均時間是3.6年。在另一項包含2392例純磨玻璃結節(998例直徑≥6毫米)的研究中,共確診73例腺癌,從發現到治療的平均時間為19個月;其中,22例純磨玻璃結節發展為部分實性磨玻璃樣結節的平均時間是25個月,經過平均78個月的隨訪, 術后生存率仍為100%。日本的一項包含1046例純磨玻璃結節的研究中,只有69例(6.6%)在4.3±2.5年的觀察中 發展為混合型磨玻璃結節。
由此可見,以磨玻璃結節為表現的肺腺癌發展緩慢,進展比例低,是一種“懶癌”,患者不需要急于手術治療。在臨床工作中,很大一部分磨玻璃結節經過長時間的隨訪觀察,病灶沒有明顯進展,且經臨床觀察及查閱目前的文獻,也從未有磨玻璃結節在隨訪過程中發生快速進展的情況,更不用說發生轉移了。
Tips:由此可見,肺磨玻璃結節實性成分的有無、大小和變化,是需要重點關注的。對具體的結節,可以根據分級標準對號入座,等級越高,惡性的概率越大。
體檢報告提示肺內有磨玻璃結節者不要驚慌,也不要急于手術干預,宜在一個“窗口期”后復查胸部 CT。一般地說,純磨玻璃結節宜在6?12個月進行首 次隨訪,混合型磨玻璃結節宜在3?6個月時進行首 次隨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