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磨玻璃結節怎么辦?

第一步:先判斷結節性質
新發、突發的磨玻璃結節,如果只是炎癥性疾病,那么經過抗炎治療或不治療,過3個月后結節會自動吸收。
第二步:過3個月復查
首次發現磨玻璃結節后,應于3個月后再行CT復查,如果3個月后結節還在,那么炎癥的可能性就大幅降低,并根據檢查醫師建議進行定期訪。
第三步:保持隨訪
一般7毫米甚至8毫米以下的結節,都只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隨訪觀察。
“磨玻璃結節在規范的隨訪下,一般進展成不可切除的晚期的可能性比較小?!?另外應注意復查時盡量在同一家醫院完成,方便醫生對磨玻璃結節作動態的觀察和比較。
第四步:有必要再行手術
事實上,非特別情況,是不建議對結節進行手術等治療方式的,過度治療或不當治療帶來的傷害遠比結節本身大得多,且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各臟器功能會走下坡路,如果過早切除部分肺,發生感染等概率就會上升,對今后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。
隨著健康檢查的普及,磨玻璃結節檢出率越發升高,這其實是一件好事,越早發現,越早對結節作出應對,不至于出現拖延至惡化的情況。

在臨床實際中,行CT檢查肺結節中九成以上是良性的微小肺結節,或者傾向炎性的結節,真正形態上是早期肺癌的(包括不典型增生與原位腺癌)不足10%,而且其中還有許多是可以安全隨訪的。
影像檢查技術提高對磨玻璃結節的發現也有重要價值,目前普遍采用薄層高分辨CT,做CT掃描像切西瓜一樣,切得越薄,里面的西瓜子越容易看得到;另一方面,人工智能輔助讀片、CT三維重建等各項技術也在應用,以前難以發現的微小結節,現在都難逃“法眼”。
以上文章僅供參考,科普作用,不可作為醫療決策依據,健康問題請前往醫院科學診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