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不調?原來是這5個因素在作祟!

月經陪伴女性從青春期到更年期,大家對它是又愛又恨,來早了、來晚了、來多了、來少了、不來了、時間長了、時間短了,都會很困擾。
確實,月經是反映女性健康的晴雨表,當月經出現異常的時候,或許會意味著疾病的出現,一定要注意多觀察。
正常月經有2個規律
1、周期規律
正常的月經周期:基本是21-35天,平均28天,經期一般是在2-8天。
2、月經量規律
正常的月經量:一般在20-60ml,月經量多于80ml就屬于月經量過多。
月經常見的影響因素
1、懷孕
懷孕期間,女性的月經會停止。這是因為懷孕導致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,為胎兒的發育和保護提供條件。
2、哺乳
哺乳期的女性,月經可能會暫?;蜃兊貌灰幝?。這是因為哺乳會刺激垂體前葉分泌催乳素,而催乳素會抑制卵巢排卵,導致月經不規律。
3、劇烈運動、壓力過大或體重明顯改變
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女性的月經。劇烈運動或過大的壓力可能導致月經不規律或減少,而體重明顯改變則可能影響激素水平,進而影響月經。
4、多囊卵巢綜合征
這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會導致月經不規律、排卵異常等問題。
5、藥物
一些藥物,如避孕藥、抗抑郁藥等,可能影響月經。此外,一些治療措施,如放射性治療或化療,也可能導致月經停止或減少。
在經期,女性應盡量照顧好自己的身體,以減輕不適和疼痛。
以下是一些建議
1、飲食方面
盡量避免食用過咸的食物和過量進食。這可以減少腹脹感和水腫現象。同時,應多攝取富含鐵質和維生素的食物,以促進身體恢復。
2、藥物使用
如果經期出現明顯的疼痛或其他不適癥狀,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(如布洛芬)來緩解疼痛。
3、熱敷
將加熱墊或熱水袋放在下腹部可以緩解經期痙攣痛。但需注意避免過熱導致皮膚損傷。
4、活動與休息
經期適度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,有利于經血排出。但如若感到身體疲倦,應保證充足的休息。
5、情緒調節
盡可能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態,以減輕經期焦慮和壓力。

遇到以下情況,建議及時就醫
1、月經初潮時間較晚
如果年齡超過15歲仍未來月經,可能與生殖器官先天畸形、遺傳等因素有關,需要醫生進行檢查和評估。
2、月經停止或減少
如果曾有過月經,但已超過3個月沒來月經,可能是內分泌紊亂、生殖器官病變等問題的表現,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。
3、月經頻率改變
如果月經周期突然變得頻繁或延長,可能是荷爾蒙水平波動、生殖器官炎癥等引起,同樣需要醫生的診斷和治療。
月經出血量異常:如果月經期間出血量過大或出現大量血塊,可能是子宮內膜異常、子宮肌瘤等疾病的癥狀,務必及時就醫。
4、伴隨嚴重癥狀
如果月經期間出現發熱、劇烈腹痛、陰道瘙癢等癥狀,應及時就醫以便得到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治療。
5、疑似懷孕
如果可能已經懷孕,應盡早咨詢醫生以進行確認和處理,避免對胎兒和母體造成不良影響!
以上文章僅供參考,科普作用,不可作為醫療決策依據,健康問題請前往醫院科學診治。